國慶期間,中芯國際一紙公告證實遭到美國出口限制,即供應商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后,才繼續向其供貨。并評估出口限制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國際電子商情小編整理了近半年的相關報道,與讀者一起回顧中芯國際自宣布回A起的半年時間里的“大起大落”,尋找那些可能被忽略的,中芯國際“被盯上”的答案...
事實上,作為國內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的“排頭兵”,中芯國際自5月宣布回A開始,就已經有了“樹大招風”的心理準備。同月,市調機構分析,“華為禁令”可能將為晶圓代工產業帶去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自宣布回A起,中芯國際像是啟用“開掛模式”以雷霆速度完成了科創板上市申請、過會和發行流程,于7月7日在網上和網下開始申購。同時,中芯國際帶領四家中國芯企業在港股上一路乘風破浪提升市值,短短兩個月市值均有超過50%的增長。
事實上,關于一些極端情況風險(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貿易摩擦的風險等)情況,中芯國際也在招股書中予以披露:未來,如果公司的重要原材料或者核心設備發生供應短缺、價格大幅上漲,或者供應商所處的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外交沖突、戰爭等進而影響到相應原材料及設備的出口許可,且公司未能及時形成有效的替代方案,將會對公司生產經營及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進入8月,Q2季報成績亮眼的中芯國際,引來了其創始人張汝京的公開點贊“中國制約的能力沒有那么強,但不能掉以輕心,中外半導體之間的差距沒有那么大。”張汝京強調,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具備優勢,若未來能在5G技術上保持領先,將來在通訊、人工智能、云服務等領域,中國都會大大超前。
眾所周知,這一時間正值華為“寬期限”到期之前的敏感時期,在美國的技術禁令之下,當時的行業論壇、發布會都會談及中美科技領域議題,而在華為被制裁之后,國內晶圓代工“排頭兵”中芯國際也被寄予厚望。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誰也沒有想到,中芯國際擔心的,終于在9月逐漸顯現。9月初,在外媒報道美國正在評估是否應該要制裁“可能為中國軍方提供技術和服務”的中芯國際時,中芯國際很快作出反應表示,表示“任何關于‘中芯國際涉軍’的報道均為不實新聞,他們對此感到震驚和不解。中芯國際愿以誠懇、開放、透明的態度,與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見和誤解。”
這僅僅是開始。
9月中旬,在華為禁令正式起效之后,國際半導體協會代表晶圓設備與材料廠向美政府示警,若美國政府對中芯實施禁令,提高美企對中芯供貨的難度,恐危害美國企業的技術優勢。“本身華為禁令告一段落,華府可能開始忙著拉票了,任何建議和示警都可能影響大選結果,這封信正好撞上了。”有業者認為,這一份示警,加快了美國制裁中芯國際的時程。
9月底,外媒報道稱,美國政府已經對中國芯片制造企業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并引述一封來自“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公布的信件對此,中芯國際9月28日再發公告聲明“未收到此類官方通知”否認遭到制裁。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 。
9月30日,臺媒引述供應鏈消息稱,有業者透露,已有部分半導體設備廠商收到美國商務部通知,若想繼續出貨中芯國際,就必須取得政府許可,且這些廠商都已經暫時停止向中芯國際出貨。事實上,由于美國對“即將針對中芯國際進行禁售令制裁”傳言一事遲遲未證實或澄清,反而引發市場恐慌情緒,猜測不止,之前一周已有傳言稱已有半導體廠商采取相關應對措施。
當時有業者分析,若制裁為真,中芯國際及其主要客戶高通等企業都會收到影響,且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將再次承壓,加重供不應求情況。
10月4日,中芯國際港股發布公告,制裁事實事實,該公告于9日被同步刊發在A股。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券商得知這一消息后,5日依舊對該公司給予買入評級,并“目前不考慮改變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中芯國際并沒有被直接納入“實體清單”,只是“出口管制”。一般來說,美企若未得到特別許可,是不能對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供貨的;而“出口管制”則留有繼續供貨的可能,但美企向受管制實體出貨時,仍需要按照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申請相關許可。
在那之后,處于風口浪尖的中芯國際越發低調。供應鏈悲觀情緒持續,人人自危,除了憂心產能,還擔心受到波及和重大影響。輻射面最廣的影響,大概就是缺貨漲價現象。另外,在華為被禁后,手機廠商也開始加大生產,讓本就產能吃緊的8吋產能更加緊缺。
包括臺聯電、世界先進、三星都傳出漲價消息。
客戶轉單方面,除了已經被“拉黑”的華為,中芯國際的另一個大客戶高通此前傳出因擔心中美貿易戰的潛在風險,已與臺積電、臺聯電等代工廠就轉單事宜有過洽商,希望通過“搭線”多爭取一些8吋產能,做好應對準備。
據研調機構的統計,中芯國際8吋產能占全球8吋晶圓代工產能約10%。由于中芯國際在遭受制裁之前,就已經大量儲備生產所需原材料,目前8吋廠運營未受影響。
“雖然更糟的情況也可能出現,但我總感覺,在川普連任失敗后,只要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堅持自由貿易政策,支持WTO多邊貿易體系,無論禁令會不會取消,在國際貿易環境逐漸緩和后,包括中芯國際,華為、中興通訊未來發展都有了轉機”,有業者認為,相對于前人“一刀切”的做法,繼任者若能如遵循選舉承諾更加開放的貿易政策,將能緩解美國和全球貿易阻力,提振全球經濟,未來有望推動全球和區域貿易關系修復。
中芯國際第三季度營收10.8億美元,同比大增32.6%,高于市場預估的9.948億美元。公司毛利2.62億元,同比大增54.3%,毛利率24.2%,和上季度的26.5%相比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分析師預期。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芯國際11月12日的第三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還回應了美國出口管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
出口管制后續
對于受到美方出口管制的影響,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在昨(12)日召開三季度業績會上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對美國的出口管制表示遺憾,對公司影響可控。公司持續評估影響,目前與美國方面保持積極溝通。”他強調:“目前運營正常,但部分美產設備、零部件、原材料交付期有延遲。我們希望建立互信,恢復正常的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