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間,由于行業盈利結構遇到瓶頸,日本的電子行業公司先后進行了重組,紛紛將利潤微薄或者虧損的業務出售。然而,在多數傳統家電業務被清出變現后,半導體也成為了被重組的重點業務……
據《日經亞洲評論》周四報道,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將把其虧損的半導體業務出售給中國臺灣的新唐科技。
松下公司最初是在1952年進入半導體行業,但是現在業務陷入了困境當中。 報道稱,由于連年虧損,加上中美貿易戰火未歇,松下公司決定將旗下的半導體業務——松下半導體解決方案(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轉賣給中國臺灣的新唐科技。
據悉,將收購松下半導體業務收購方的新唐科技是華邦電子的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新唐科技于2010年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是一家主要制造微控制器、控制器以及音頻和電源相關的芯片制造商。 母公司華邦電子公司擁有其61%的股份。
報道稱,除了轉讓半導體業務部門之外,松下公司還將賣掉旗下合資公司“TowerJazz松下半導體公司”在日本的三家芯片制造工廠,松下在這家公司的合資伙伴是以色列半導體廠商Tower公司。
在過去,日本大廠席卷全世界的半導體市場,但后來被持續積極投資的南韓、中國臺灣和大陸勢力逐漸奪走市占率而失去競爭力。
按照原來的計劃,松下曾將半導體盈利作為本財年的工作重中之重,但考慮到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給半導體市場需求帶來的影響,“悲觀”的松下公司決定徹底退出該業務。
松下的“悲觀”也不是空穴來風的。據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的調查報告顯示,1990年日本的半導體在全球的市占率達49%,但因投資判斷的遲緩以及事業重組等因素而逐漸落后,在南韓與中國臺灣企業的猛烈攻勢下,2018年跌至7%。另據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發表的世界10大半導體企業排行榜中,在2018年就看不到日本廠商的名字了。
在上一財年中(截至今年3月份),松下半導體業務銷售額為922億日元(合59.2億元人民幣),運營虧損額高達235億日元(合15億元人民幣)。
松下一直希望通過努力,以扭轉其芯片制造業務連年下滑的趨勢。但在今年4月,松下公司卻宣布將把一些半導體業務出售給總部位于日本京都的同行羅姆半導體集團。
據松下公司整體預測,本財年運營利潤將下降27%,至3000億日元(合192.6億人民幣)。松下公司還計劃在2021年退出液晶顯示器業務,這也是放棄虧損業務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