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是全球電子產業的重要基地,每一次地質災害過后都會傳出“元器件漲價"的聲音……
4月18日,臺灣花蓮縣附近(北緯24.13度,東經121.52度)發生6.7級左右地震。
盡管臺積電、群創等公司已經第一時間官方回應“未受到影響”(具體報道:臺灣突發6.7級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官方回應),但網上已盛傳“此次地震或造成部分元器件漲價”的消息,引發業界恐慌。
甚至網上有人在蓄意炒作臺灣電子產業生產基地受地震影響的虛假新聞,企圖借此炒高電子產品價格。
據了解,DRAM大廠南科、華亞科,面板廠商友達等都在花蓮設有廠區。
加上去年2月份,花蓮縣也曾發生過一次地震。地震之后,半導體市場出現過產品價格暴漲的行情,其中包括電容、電阻、分立器件、二級管等,市場對此依然記憶深刻,所以才會有今次的炒作預期。
此外,2016年臺灣南部發生的6.7級地震的時候,臺灣多家電子元器件園區都全面停工,對整個電子元器件行業產業重大影響。
不夸張的說,一有臺灣地震的消息,元器件市場就會馬上籠罩在“漲價”的陰霾之下。
不過,據國際電子商情觀察,從臺灣的電子股表現來看,并未出現明顯殺跌的情況。截止發稿時,也沒有臺灣企業發布相關的漲價通知。網絡上盛傳的“元器件漲價”消息更像是炒價行為。
有業界人士分析稱,因為臺積電的生產基地并沒有位于地震區,所以生產并沒有受到影響,雖然不能排除有其他半導體廠商受到影響,不過臺積電只要沒受到地震影響,CPU、顯卡、手機處理器等產品就沒可能缺貨、漲價。
除了地震,安全事故、臺風、停電等等也會成為臺灣元器件漲價的“理由”。
今年1月,來自供應鏈人消息稱,臺積電南科晶圓廠發生了晶圓污染事件(具體報道:臺積電報廢上萬片晶圓,損失逾千萬美元!)。隨后“漲價”聲聲不絕。目前來看也沒有實際案例支撐,謠言不攻自破。
2017年“815臺灣大停電”也嚇壞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當時兩股臺風先后在臺灣登陸,一架位于宜蘭東澳的輸電鐵塔被臺風吹倒,造成臺灣供電吃緊,一時鬧起了電荒。芯片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斷電,就意味著生產線上所有的晶圓可能全部都要報廢。當時也盛傳元器件漲價的聲音。
2015年臺灣高雄地震,臺積電中科、南科廠停產,導致全球邏輯芯片價格上漲10%~20%。同樣,韓國第二大芯片廠商海力士位于無錫的晶圓廠發生爆炸后,全球存儲芯片價格瞬間就跳漲了25%……
這些事例證明,天災人禍下,半導體產業也會有脆弱的一面。然而元器件是否漲價,更要關注原廠的信息來源,警惕奸商借機炒價!